“丁達爾現象——光的散射”一直被很多攝影師運用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從而營造出許多美奐絕倫的畫面和場景。
不過當“丁達爾現象”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時,情況可能就沒有我們看到的那么美妙了。比如,霧霾,就是由于空氣中大量懸浮的細小顆粒(PM2.5)將光線大量地發散射掉,從而導致能見度急劇下降。
而霧霾形成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可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在光照的條件下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PM2.5細顆粒物。這也是大氣中另一個污染物——臭氧的重要成因。
在“2015年安捷倫科技環境空氣檢測技術專題研討會”上,參會的專家介紹,當前我國VOCs排放總量巨大,且增加迅猛,預計到2030年,排放總量可能接近4000萬噸。但是由于VOCs的成分極其復雜,這就導致了目前的測量技術還不能確定全部VOCs的重要組分和含量。這也對相關科研工作者和儀器廠家提出了一個挑戰。另一方面,定量研究VOCs排放源對二次污染物生成的潛力貢獻時,需要考慮VOCs在大氣過程中的損耗,因為這些損耗很有可能是空氣污染的主要貢獻來源,從而也就對分析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能夠快速測量VOCs中的活躍的化學成分,追蹤實際體系中的化學反應歷程。這也是一個國際大氣化學的難題。
至于大氣污染防控方面,VOCs防控已成為改善空氣質量的瓶頸之一,如何進一步提高排放清單的準確性?從而保證國家VOCs防治所需要的可靠信息。此外,據了解,當前我國的VOCs監測方法體系尚有不少需要完善的方面,雖然很多研究機構和地方的環境監測機構有比較良好的技術基礎,但尚未開展對大氣VOCs的常規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