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拉伸應力和腐蝕介質協同作用導致材料或構件過早開裂的現象。
擴展速率:
一般為10-9~10-6m·s-1,比一般均勻腐蝕的速率要快106倍。
特點:
引發構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無明顯征兆,往往給工程帶來災難性損失。
現有應力腐蝕評價標準:
國際公認標準是BS EN ISO 7539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Stress Corrosion Testing合訂本,我國GB/T 15970《金屬和合金的腐蝕-應力腐蝕試驗》等同采用ISO標準。
標準中給出了多種應力腐蝕評價方法,歸納起來:有3種試樣類型,即光滑試樣、帶缺口試樣和預制裂紋試樣;加載形式也有3種,即恒位移、恒載荷和慢應變速率。
恒位移法
簡介:
恒位移法又稱恒總應變法,首先通過拉伸或彎曲使試樣產生變形,然后借助具有足夠剛性的框架或螺栓以維持這種變形,即在整個試驗過程中試樣變形的總位移量是恒定的。其中,試樣的變形包括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兩種。
應用領域:
這種加載方式往往用于模擬工程構件中的加工制造應力狀態,屬于應力腐蝕最常用的一種評價手段。
恒載荷法
簡介:
恒載荷法是試驗過程中試樣加載載荷保持不變的一種評價方法與光滑試樣相同,亦屬于通過/失敗類評價方法,可用于材料的合格性驗收。將試樣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加上恒定的拉伸靜載荷,然后將試樣浸泡在腐蝕介質中,記錄SCC發生的時間。
應用領域:
由于其初始應力明確,試驗結果可定量描述材料應力腐蝕敏感性。與恒位移法相比,恒載荷法特別適用于初始應力明確,試驗過程中應力保持恒定的情況。
例如,在實際工程中,大型構件在加工、制造或隨后的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缺陷,即所謂的“帶缺陷服役”。在這種情況下,構件承受的外部載荷不會隨各種缺陷程度的加深而改變。
另外,依據斷裂力學理論,構件發生斷裂失效是由裂紋萌生、裂紋擴展、裂紋失穩撕裂幾個過程組成。其中,裂紋萌生過程用時最長,約占全過程的90%左右。從這點上講,恒載荷試驗所得結果比恒位移試驗所得結果更能代表裂紋萌生時間。因此,恒載荷試驗有很強的工程應用價值。
優點:
應力狀態明確、試驗方法簡單、試驗周期相對較短,試驗沒有試樣類型和尺寸限制
慢應變速率法
簡介:
慢應變速率(SSRT)法是以相當緩慢的應變速率給處于腐蝕介質中的試樣施加載荷,以考察材料應力腐蝕敏感性大小。緩慢加載的目的是讓腐蝕介質與金屬表面有充分的反應時間。因此,應變速率是試驗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參數,太快或太慢均不合適。對于大多數材料-環境體系,最為敏感的應變速率為10-6~10-7s-1。
試驗注意點: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次試驗沒有應力腐蝕敏感性,并不能說明該材料沒有應力腐蝕敏感性,試驗還應該在更寬泛的應變速率下進行試驗,包括更低的應變速率,如10-8s-1。
評價指標:
試驗結果評價是與在惰性環境中所得數據進行比較,評價指標包含:塑性損傷、斷裂強度、吸收能量、斷裂時間等,并結合斷口形貌和二次裂紋等信息綜合評估材料應力腐蝕敏感性大小。
優點:
試驗周期短,效率高;評價結果具有多維度、多指標性,不局限于斷裂時間一種。
缺點:
設備相對復雜,不便于進行高溫高壓環境試驗,且費用較高;不能從試驗曲線中區分裂紋萌生期和擴展期相關信息。
應用領域:
如果僅用于材料篩選的目的,慢應變速率試驗無疑是第一選擇。然而,由于沒有可接受的驗收準則,慢應變速率試驗并不能用于材料驗收評價,即僅用做選材,這與前兩種評價方法有本質區別。
涉及測試:金屬應力腐蝕試驗